|
能力指標 |
一
(1~3年級) |
N - 1 - 14 |
在情境中理解加法和減法的相互關係及加法交換律。 |
N - 1 - 15 |
能用不同的想法,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
N - 1 - 16 |
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 |
|
|
二
(4~5年級) |
N - 2 - 14 |
能在情境中,理解乘法交換律、等號的對稱性、「< = >」的遞移性、加法和乘法的結合律與分配律,以及乘法和除法的相互關係。 |
N - 2 - 15 |
能用不同的想法,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N - 2 - 16 |
能知道先乘除後加減的約定,並能用來列式及簡化計算式子。 |
N - 2 - 17 |
能察覺簡單數列之規律。 |
N - 2 - 18 |
能用時間的長短,描述一物體在固定距離內的運動速率;能用距離,描述一物體在固定時間內的運動速率。
能利用等分好的線段上,做出一條簡單的整數數線,並能進一步延伸。 |
N - 2 - 19 |
能利用等分好的線段上,做出一條簡單的整數數線,並能進一步延伸至簡單的分數和小數的數線。 |
|
|
三
(6~7年級) |
N - 3 - 15 |
能在情境中理解比、比例 ( 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值、率 ( 百分率、ppm ) 的意義。 |
N - 3 - 16 |
能用平均速率的概念描述一個物體運動的狀態,並認識速率的普遍單位米/ 秒、千米 / 時 等,應用在生活中。 |
N - 3 - 17 |
能掌握米 / 秒 和 千米 / 時 之間的關係,並利用此關係作化聚。 |
N - 3 - 18 |
能察覺整數的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 |
N - 3 - 19 |
能察覺梯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面積公式之間的關係。 |
N - 3 - 20 |
能察覺整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和合數,並能將一個數做質因數分解。 |
N - 3 - 21 |
能在情境中理解等量公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