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第13屆國際盃數學能力檢測暨競賽開始報名囉!
(點我報名→) HOT!!!
 
考古題觀摩!
(點我查詢→)
 
 
 
     
   
 


 



第十三屆國際盃數學能力檢測暨競賽於 2013 / 08 / 26 開始報名!  

自古以來,世界上各古文明都經由實地的觀察,實驗而總結得一套可觀的空間知識。本領域也秉持著這樣的觀點,認為圖形與空間的學習,應從學生生活經驗中所熟悉的形體入手,透過察覺、辨識、操作、實驗,發現形體的組成要素及其與形體之間的關係,進而能確立空間的基本概念,掌握空間的基本性質,進行簡單推理,學習據理而推的科學方法,進而養成日常生活中推理有據的習慣。
 

階段

能力指標

(1~3年級)

S - 1 - 1
能依據二維、三維基本形體的外觀做比較並予以分類。
S - 1 - 2
能由形體的外觀辨認出某一形體。
S - 1 - 3
能複製二維、三維的基本形體。
S - 1 - 4
能適當地使用非標準或標準的名稱命名基本形體。
S - 1 - 5
能察覺在生活情境或形體中的角。
S - 1 - 6
能運用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方位語詞描述兩物的相對位置。
S - 1 - 7
能由物體外觀判斷兩直線狀物體的傾斜 S - 1 - 1 程度是否相同,並命名為平行或不平行。
S - 1 - 8
能察覺平面上兩圖形的全等。
S - 1 - 9
能察覺在生活情境或形體中的對稱圖形。
S - 1 - 10
能辨認相似圖形。
S - 1 - 11
能辨認周遭物體中的直線、平面。
S - 1 - 12
能察覺指定物體在不同方位的截面。
S - 1 - 13
能用具體操作檢驗空間中的三點是否共線。
S - 1 - 14
能辨認平面圖形的內部、外部及其輪廓線( 周界 )。
S - 1 - 15
能以具體操作判斷某些簡單圖形可作四方連續的舖設 ( 面積 )。
S - 1 - 16
能堆疊出無空隙之立體 ( 體積 )。

(4~5年級)

S - 2 - 1
能確認並檢驗幾何形體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
S - 2 - 2
說出組成要素的名稱,並適當地描述其間的關係。
S - 2 - 3
能依組成要素間的關係比較兩形體的異同。
S - 2 - 4
能透過實測察覺形體的性質。
S - 2 - 5
能使用形體的性質分類形體、描述形體。
S - 2 - 6
能運用東西南北和時針方位的語詞描述位置及方向。
S - 2 - 7
能透過觀察了解鉛垂線與水平面的關係。
S - 2 - 8
能了解平面上兩直線的平行、垂直等概念。
S - 2 - 9
能了解旋轉和角的關係。
S - 2 - 10
能了解線對稱的概念。
S - 2 - 11
能利用方格紙製作放大縮小整數倍的圖形並以標準或非標準的名稱描述相似概念。
S - 2 - 12
能用直尺畫直線,用圓規畫圓。

(6~7年級)

S - 3 - 1
能說出合於所予性質的形體說從一類形體的特性中,指出哪些性質也適用於另一形體。
S - 3 - 2
能發現不熟悉形體的性質。
S - 3 - 3
能利用形體的已知性質或洞悉所隱含性質解決幾何問題。
S - 3 - 4
能運用直角坐標系及極坐標系來標定位置及相對位置。
S - 3 - 5
能透過實測發現直線與平面間的各種平行、垂直關係。
S - 3 - 6
垂直關係。
S - 3 - 7
能透過實測發現兩平行線間的關係,如距離處處相等、內錯角相等。
S - 3 - 8
能完成對稱圖形。
S - 3 - 9
能透過實測發現兩多邊形相似的條件。
S - 3 - 10
透過實測辨識三角形、四邊形、圓的性質。
S - 3 - 11
能在情境中理解等量公理。